“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第五讲 乌云毕力格教授主讲“百年误读:对《绰克图台吉摩崖》的语文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3-15“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第五讲 乌云毕力格教授主讲“百年误读:对《绰克图台吉摩崖》的语文学分析”
2022年3月9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ICSAT,简称“文本中心”)主办的“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Global Philology: An International Lecture Series)第五讲在国学馆122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乌云毕力格为大家带来主题为“百年误读:对《绰克图台吉摩崖》的语文学分析”(A Century’s Misreading: A Phil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stscript of Tsogt Taij [Čoɣtu Tayiǰi] Stone Inscription)的精彩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徐建委副教授担纲主持。
乌云毕力格教授以先师亦邻真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开设的“民族语文学”课程为导入,首先阐释了“何为‘语文学’研究?”——将语言学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相结合,使文本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相辅相成,通过对文本的文字学、语言学、文献学和历史阐释学等多维度的深入解读,揭示文本语言原本的历史含义,再现文本所载信息的时代面貌,以求达到最后发现历史真相的目的。
接着,通过分析亦邻真先生《起辇谷和古连勒古》一文,乌云毕力格教授在实证层面促进了大家对于语文学研究范式的理解。该文借助元代蒙汉语语音学、音韵学以及历史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诸手段,考释出“起辇谷”即“古(枯)连勒古”的译写,从而解决了元代帝王陵寝位置所在这一难题,堪称语文学研究的经典案例。
随后,讲座正式走近《绰克图台吉摩崖》。该摩崖包含诗和跋文两部分。约400年前(1621年9月6日),一位名叫绰克图台吉(1581-1637)的蒙古贵族站在喀尔喀蒙古杭爱山的齐齐尔里克后山(今蒙古国中央省德勒格尔罕苏木)即兴吟诗,怀念远在鄂嫩河畔的姑母;三年后,其随从岱青恰和贵英巴图尔把这首诗镌刻在了岩石峭壁上,这就是著名的绰克图台吉摩崖诗。跋文则直接附载于诗后,其辞云:
奉成吉思汗之裔、瓦齐赖汗之孙喀尔喀绰克图台吉之命,岱青恰、贵英巴图尔二人,mongol-un qutuγtu qaγan-u učira,在成吉思汗诞辰水马年(1162)以来四百六十四年,生肖之首木鼠年(甲子年,1624),(十二)月之首火虎月(正月),十五望日(1624年3月4),刻于玉宝般的岩石上。
乌云毕力格教授在回顾《绰克图台吉摩崖》研究学史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研究和语言学研究,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绰克图台吉摩崖》原本的历史含义。
精彩分析之后,讲座进入讨论环节,线上线下观众纷纷提问,并在融洽中走向尾声。
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古代中国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明跨学科平台以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举办,面向每一位热爱中国语文学的学生和学者。系列讲座将在各文明语文学研究领域顶尖专家的带领下,在全方位、多学科的实践中,阅读和理解古文明,接近文本的过去,也面对全球与中国语文学研究实践的当下与未来。
详情请继续关注文本中心官网:http://icsat.ruc.edu.cn/。
文:谢久胜
图:饶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