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第十讲 Denis Thouard教授主讲“西方传统中的语文学”
发布时间:2022-05-16“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第十讲 Denis Thouard教授概述西方传统中的语文学
2022年5月11日晚八点,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国际研究中心(ICSAT,简称“文本中心”)主办的“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Global Philology: An International Lecture Series)第十讲:概述西方传统中的语文学(An Overview of Philology in Western Tradition)在线举行。本讲由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Denis Thouard教授主讲,由文本中心外方主任、普林斯顿东亚系Martin Kern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中,Denis Thouard教授具体讲解了早期的语文学实践如何转变为现代相对统一的学科,重点概述19世纪西方、特别是德国的语文学发展史,并从六个方面指出其主要特点和问题。
1. “从艺术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语文学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收集的重要文本。之后在拜占庭帝国和中世纪修道院均发现了scriptoria (抄写和校正手稿的工作室),证明语文学的存在。15世纪时,随着大量希腊手稿进入基督教世界,语文学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代。这些手稿都亟需阅读、纠正、编辑和印刷,伊拉斯谟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均参与了这些工作。16世纪早期路德的宗教改革又对语文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路德鼓励将宗教实践的重点放在文本及其解释上,神圣语文学成为语文学发展的重要场所。此外,16世纪笛卡尔的方法论引起人们对所用手段、秩序和方法的反思。在此影响下,语文学开始关注文本传播、转录校正等编辑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开始依赖相对一致的书目。到18世纪时语文学家的角色开始变化,强调通过单一的方法论有序地理解古代世界。在一些德国大学中,语文学和神学一起教授,并很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将修辞学与语文学剥离使得语文学被提升为新的科学范式,严谨知识的代名词。而以教学、编辑、评注为主要活动的神学院教授和学生使得语文学发展为有别于神学研究的独立机构,其他学科的典范。这些教授的成果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重要基础,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语文学家、学校和研究机构等,共同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生产,为语文学研究提供了广泛空间。
2. 语文学的历史化进程。这些机构让人们开始承认每个时期和每种文化具有的独特性,这种承认使得自然科学产生的新知识在和古人的文化价值的竞争之中,慢慢占据上风。但在德国,古代被赋予一种想象和知识的光环,并且围绕着德国和希腊之间的特殊亲缘关系进行构建起来,以便确定德国文化在欧洲舞台的合法地位。同时,处理文本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比如沃尔夫(F. A. Wolf)对荷马史诗的历史综合论证,考虑到诗歌写作的时候历史条件及其对写作的影响,他的方法使得后来的学者在诗学和人类学的发展中重新解读神圣文本,有助于文本的传播、修复、纠正、整合和重组,注意到文本的历史性集体创作性质,这些诗歌是历史中有时不明身份的诗人、抄写员、校正员、编辑、图书管理员不断努力的结果,最后是博学的语文学家用自己对作品的想法来证明这些作品来自过去,并对其进行最后的润色。通过这一过程,现代语文学知识把古代的遗产吸收到自身对象化的程序中。但是这种历史性的维度,往往会被文本批评的机械性所抹杀。对此,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等人将其直接纳入浪漫主义的概念范畴。这体现出德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渗透到了当时的语文学中。
3. 语文学的严谨性范式。Denis Thouard教授指出,系统比较不同副文本可以发现文本批评实践的一些转变。早期语文学实践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通过对部分的猜测生产一个可读文本,但文本并不可靠,也并未恢复真实原文。另一种是通过比较手稿来修正文本,但因为难以获得稳定的文本手稿,这种方法无法广泛应用或系统化,极少数先驱者使用了比较手稿的做法但意识到需要有详尽的手稿清单、可靠的目录。直到卡尔·拉赫曼(Karl Lachmann)才完全确立了重新编排手稿、系统地比较长期流传下来的手稿。这种严谨的方法会持续、系统地检查对文本的难解之处,比较所有的文本证据,挑出最接近作者所写的文本,并进行修正。重新编修和对科学方法的追求标志着西方语文学的独特性,从偶尔处理涉及编辑和理解的问题,转变为系统地、即使没有明显的文本改窜下,将通用文本和相关证据进行比较,沿着历史的证据链向上,重建最接近原始文本的文本。这其中也涉及到现代语文学的一个特点,即对传统或经验知识的不信任。
4. 语文学的“文本树”。Denis Thouard教授指出,重新建构出来的文本与原始文本并不一致,只是一种近似,被称为“原型”。因此,语文学要尽可能重现文本谱系,区分不同的手稿家族,将不同手稿之间的依存关系拼凑成一棵“树”,即手稿的谱系。Denis Thouard教授以柏拉图对话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建构“文本树”。批评家的主要任务是在书稿中观察差异,确定手稿的家族并命名,并且尽可能减少家族的数量,得出最可靠的分支假设。这个方法被称为拉赫曼方法,是诸多学者共用的方法论。Denis Thouard教授同时也指出,这个方法因其假定“同一分支的手稿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而广受批评,历史的复杂性使得应用“文本树”模式的有效性存疑。
5. 语文学的“百科全书”特点。19世纪的语文学家认识到,作为一门特定的学科,语文学需要有统一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规则,构建独立的专业团体,代表人物沃尔夫甚至设置了独立的语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并提出古典研究是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1807年沃尔夫发表论文《古代科学综述》(Darstellung der Altertumswissenschaft),表达了建立现代语文学新科学的雄心壮志。而沃尔夫所在的神学院培养出的语文学家对19世纪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绝对性影响。其中,伯克(August Boeckh)推动了语文学是囊括一切古代研究的学科的说法。伯克的百科全书式语文学方法论涵盖了语文学阐释和批评的原则以及碑铭学、语言学、古罗马经济史、古希腊艺术史等具体学科,显示出他对语文学实践边界的犹豫不决。事实上,自古典研究发展以来,语文学工作的对象就具有模糊性。这导致语文学在古典研究中的重要性被削弱。
Denis Thouard教授在最后总结中指出,西方语文学在19世纪的德国扎根之后,把自己设定成科学进程的范例,并希望将其新的科学范式(主要基于希腊文本范式)应用于多样化的文本传统之中。施莱格尔将现代语文学方法和新的研究领域结合,提出将文艺复兴扩展到东方的设想,提倡将梵文作为参考语言进行研究,取代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在殖民扩张中,西方和其他地区的接触对语文学的概念产生了一些决定性影响。德国建立起了一个既审美又学术的古希腊语文学,其获得的威望以及它的科学野心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19世纪现代大学兴起、世界普遍赞赏古代文化,语文学获得发展,特别是德国语文学。但是,德国语文学只是全球语文学中的一部分,其倡导的普遍性和科学方法之可靠性后来受到质疑,对古希腊的回顾性统治也被看做是对世界传统进行学术性抢占。语文学在20世纪趋于稳定,再次成为讨论的对象,因为语文学提供了欧洲反思过去并且设法与自身拉开距离进行批评的观察视角。
Denis Thouard教授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参会者的热烈讨论。柯马丁教授表示语文学既有批判性,也要有自我批评性,是一种反思文化、以及对“反思”进行反思的方式,体现的正是现代性的定义。随后Denis Thouard教授回答了西方语文学是否仍然具有普遍性意义、欧洲语文学能否挑战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语文学等精彩问题。在对Denis Thouard教授表达了最诚挚的祝福和感谢后,本次讲座在融洽的氛围中走向尾声。
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古代中国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明跨学科平台以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举办,面向每一位热爱中国语文学的学生和学者。系列讲座将在各文明语文学研究领域顶尖专家的带领下,在全方位、多学科的实践中,阅读和理解古文明,接近文本的过去,也面对全球与中国语文学研究实践的当下与未来。
详情请继续关注文本中心官网:http://icsat.ruc.edu.cn/。
(文:何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