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新聞

/根目录 /首页 /新聞公告 /新聞

“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第十二讲 Jack Tannous教授主讲叙利亚语文学源流
发布时间:2022-09-20

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第十二讲 Jack Tannous教授主讲叙利亚语文学源流


2022年9月14日晚八点,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ICSAT,简称“文本中心”)主办的“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Global Philology: An International Lecture Series)第十二讲正式开始。本讲由普林斯顿大学晚期古代研究中心主席,历史和希腊研究副教授Jack Tannous教授主讲 “叙利亚语文学源流(The Syriac Scholarly Tradition)”一题。讲座由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亚洲研究讲座教授、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柯马丁(Martin Kern)教授主持。

Jack Tannous教授以叙利亚的学术传统为讲座的重点话题展开,讨论叙利亚语的简史:它的诞生与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叙利亚传统形成的古代教堂争端。Jack Tannous教授指出,叙利亚的学术传统至少从公元二世纪开始,一直绵延到现在。不仅如此,它还包含了非常广泛的主题,本次讲座,教授将讲述的重点放在了公元的第一个千年。

Jack Tannous教授首先谈到了叙利亚的文本实践。

文本实践最基本的层面是手稿。叙利亚有非常丰富的早期手稿。例如,如今发现了至少51份叙利亚5世纪或6世纪的手稿,90份叙利亚8世纪或更早的手稿,155份公元1000年以前的手稿,828份公元1300年以前的手稿。目前只发现了少量的叙利亚纸莎草,所有最古老的叙利亚手稿都写在羊皮纸上,其中,现存最古老的叙利亚手稿则可以追溯到932年。

通过阅读手稿上的所有权注释,可以观察到一份手稿在数百年的过程中所有者的变化。叙利亚手稿有着丰富的注释,包括捐赠者、所有权等等。除了叙利亚语,还能在其中发现各种各样的语言,包括阿拉伯语、拉丁语等。现存手稿之中还有一些是两栏式的:一栏用叙利亚语书写,另一栏用阿拉伯语书写。重写也是叙利亚手稿中常见的现象,其底本语言可能是叙利亚语,也可能是其他语言(比如阿拉伯语)。

而后,Jack Tannous教授指出,基督教是推动叙利亚文献学传统和文本研究发展的引擎。对叙利亚语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希腊语是新约的语言,也是东地中海神学讨论、教导和争论的最重要语言。因此对于叙利亚语文学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基督教传统。

在公元的第一个千年里,讲叙利亚语的基督徒将数百部希腊著作翻译成了叙利亚语。这些著作通常是《圣经》或带有宗教性质的,也包括大量的医学和哲学著作。重译是叙利亚学术传统的一大特点,这些流传下来的作品往往经过了多次翻译。这种现象可以在不同的体裁中找到:许多神职人员的作品也会经历重译。许多著名的叙利亚学者和神职人员都精通希腊语和叙利亚语两种语言,这促进了文本在不同语言间的流动。

各种著作——特别是《圣经》的多种译本的存在——导致了一种现象,即后来的学者会批评早期的著作。不同译文的存在还催生了一些有趣的语文学现象,比如重译者也会对自己的翻译是否会对读者的理解造成歧义而充满隐忧,因此在译本后加入自己的声明。

翻译的必然结果是整理,对不仅仅用于翻译工作的希腊手稿,学者们在修改过程中会使用叙利亚语的手稿与之对校,这种整理工作往往是在团队中完成的。

Jack Tannous教授也谈及了叙利亚语发音的分歧与文字的研究等等问题,十分深刻。在讲座的最后,Jack Tannous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叙利亚的学术传统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教授引用了《Scientific Babel: How Science was Done Before and after Global English》一书的研究结论作为回答。如果我们采用精英科学的狭窄定义,寻找从历史有载至今曾用于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我们最终会得到一个相当有限的列表,其中包括:阿拉伯语、古汉语、丹麦语、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古希腊语、意大利语、日语、拉丁语、波斯语、俄语、梵语、瑞典语、叙利亚语和土耳其语。

值得关注的是:第一,叙利亚语被列入了名单;第二,在名单上的所有语言中,叙利亚语是唯一一种不是权力语言、国家语言或法庭语言的语言。叙利亚学术传统的非凡之处就在于:它惊人地丰富,并持续了大约1800年,直到现在,尽管自三世纪以来它就从不是一种“强大”的语言——这就是它的独特所在。


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古代中国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明跨学科平台以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举办,面向每一位热爱中国语文学的学生和学者。系列讲座将在各文明语文学研究领域顶尖专家的带领下,在全方位、多学科的实践中,阅读和理解古文明,接近文本的过去,也面对全球与中国语文学研究实践的当下与未来。详情请继续关注文本中心官网:http://icsat.ruc.edu.cn/。


文:赵雍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