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新聞

/根目录 /首页 /新聞公告 /新聞

“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第七讲 Bausi教授主讲“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古代晚期遗产:埃塞俄比亚的基督教文本与写本文化”
发布时间:2022-04-25

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第七讲)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古代晚期遗产:埃塞俄比亚的基督教文本与写本文化


2022年4月13日晚八点,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ICSAT,简称“文本中心”)主办的“阅读古文明: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Global Philology: An International Lecture Series)第七讲线上讲座“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古代晚期遗产:埃塞俄比亚的基督教文本与写本文化”(The Legacy of Late Antiquity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 Textual and Manuscript Culture of Christian Ethiopia)顺利进行。本讲由汉堡大学希奥布·鲁多尔夫埃塞尔比亚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亚非研究院非洲与埃塞尔比亚研究讲席教授Alessandro Bausi主讲。讲座由文本中心外方主任、普林斯顿东亚系Martin Kern教授主持。


本期讲座中,Bausi教授首先界定了“古代晚期”概念,认为应结合地中海区域古代文明所具有的整体性、延续性来考量。Bausi教授指出,在非洲南部的撒哈拉地区,埃塞俄比亚文学文化是非洲文化中除埃及文明以外唯一延续留存的文化,且得以在其起源地跨越考古期一直延续至今。


Bausi教授随后介绍了古埃塞俄比亚语。古埃塞俄比亚语(或称格厄兹语,Gǝʿǝz)是一种闪族语言,属亚非语系,与阿卡德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等近东语系有亲缘关系,在公元前一千年就有了语言记录,即南阿拉比亚语。使用闪族语言的人定居在红海沿岸后逐渐形成了具备延续性的文化圈。至古阿克苏姆王国时期,古埃塞俄比亚语(或格厄兹语)逐渐形成,并受到基督教、伊斯兰教与犹太教文化的影响。

Bausi教授着重介绍了以皮纸为载体的埃塞俄比亚语写本。埃塞俄比亚语皮纸写本属册子本,当前保存较为完好且得到研究写本约两万余册。同时,Bausi教授也介绍了埃塞俄比亚语在红海沿岸的流传。借助活跃的商业贸易活动,越来越多埃塞俄比亚语的书面证据得以流传与保存。


最后,Bausi教授介绍了埃塞俄比亚语的演进问题。阿克苏姆时期非洲地区与巴勒斯坦、波兰、埃及等地的交流十分频繁,基督教文献的翻译活动也促进了埃塞俄比亚语的发展与演进。在埃塞俄比亚保留了大量经希腊语翻译而来的基督教文献。在阿克苏姆王朝时期,希腊语是地中海与近东的主流语言。用埃塞俄比亚语书写的基督教文献经历了希伯来语-希腊语-古埃塞俄比亚语(格厄兹语)的译介过程。作为中介的希腊语文献已无迹可寻,但用以翻译希腊语基督教文本的格厄兹语得以保存在文本中并流传至今。Bausi教授也指出,格厄兹语是当时教会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口语化语言。在译介与文本流传中,格厄兹语也受到了主流语言希腊语的影响。


全球语文学系列国际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古代中国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明跨学科平台以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举办,面向每一位热爱中国语文学的学生和学者。系列讲座将在各文明语文学研究领域顶尖专家的带领下,在全方位、多学科的实践中,阅读和理解古文明,接近文本的过去,也面对全球与中国语文学研究实践的当下与未来。

详情请继续关注文本中心官网:http://icsat.ruc.edu.cn/


(文:向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