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記錄

/根目录 /首页 /國際會議 /會議記錄

【会议综述·第四场】“中西古典学方法论对话学术会议”——杨慧林、柯马丁
发布时间:2017-04-23

2017年4月23日,中西古典学方法论对话学术会议继续进行。上午九点钟,本次会议第四场讨论正式开始。本场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兼文学院教授杨慧林教授主持。杨慧林教授对22日的三场讨论做了简要总结评议,认为学者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紧接着,杨慧林教授简要介绍了第一位发言的学者——柯马丁(Martin Kern)教授,并请柯马丁教授开始演讲。

柯马丁教授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The Greg(’84) and Joanna Zeluck亚洲研究讲座教授、东亚系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早期中国文学、历史和文本文化,主要代表作有:The Stele Inscriptions of Ch’in Shih-huang: Text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ese Representation; Text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a(ed.); Origins of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y: Studi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Thought of the Shangshu(Classic of Documents)(ed. withDirk Meyer); Ideology of Power and Power of Ideology in Early China(ed. With Yuri

Pines and Paul R. Goldin).同时,柯马丁教授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的主任之一。

柯马丁教授今天的发言题目是《早期中国的作者身份:问题与视角》(Authorship in Early China: Questions and Perspectives)。柯马丁教授认为,经过过去十年的相关研究,有关作者身份的问题已经成为公认的解读早期中国文本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观念有时还会将文本主题、人物或文本中的声音,与文本的作者和起源混为一谈,但一种新的其识正逐渐形成。即在秦(221-207BCE)汉(202BCE-220CE)之前,人们没有作者意识,也不重视文本产生和起源的确切时间。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阅读绝大部分先秦文本时,应该摒弃单一作者论、强烈的创作意图或文本创作的特定人物背景等观念。柯马丁教授在发言中继续推进这一观点,甚至推及到那些看似是“有作者”的文本(或比其他文本更像是有作者的文本)。在发言中,他提出和解答了如下问题:作者的缺失对我们解读不同类型的早期文本(不论是诗学,哲学还是史学)意味着什么?当我们的注意力从作者功能转向特定的文本现象时(比如文本的合成本质、可共享的文本库、引用模式以及其他互文关系、形式和修辞结构、文本的物质性以及文本在作者、汇编者、编辑者和注疏者之间的普遍流动性),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得与失?为何在帝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条件下作者的功能被提升到显著地位?为何越是“帝国的文本”就越是“有作者的文本”?是什么原因催生了“强势作者”(即声称对文本有支配和责任的历史人物)?

../../../../2019.01工作坊宣传手册/3-17年4月国际会议/照片/IMG_5231.JPG

从左往右:徐建委教授、柯马丁教授

第二位发言人是金鹏程(Paul R. Goldin)教授。他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哈佛大学博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早期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史、中国历史上的性别与性、中国语言史,代表作有Rituals of the Way:The Philosophy of Xunzi;The Culture of Sex in Ancient China;After Confucius:Studies in Early Chinese Philosophy ; Confucianism. 等。

金鹏程教授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世上没有**:论早期中国的文本生成模式》(There Is No Master Key: Modes of Textual Production in Early China.)金鹏程教授提出,近来,有关早期中国文本生成问题的研究都采取了一种可称之为”**”的方法:把某种特定的模式认定为范式,似乎它可以解释所有早期中国文本的重要特点。(实际上,这种“**”模式通常指累层说,但也有其他的说法。)尽管这些可称之为“**”的研究方法比所谓的“拉赫曼范式”(原始文本和文本系谱)更胜一筹(后者在我们的领域内还没消失),尽管这些方法帮助我们确立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汉代以前几乎不存在单一作者的文本,它们最终还是会消失,因为事实上文本的生成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随后,金鹏程教授根据一些可以作为典型的特定文本来详细阐述了九种文本生成类型。

金鹏程教授的发言结束后,学者们积极踊跃地提问与发言,就早期中国的文本的生成过程及其模式、“作者”与“读者”的概念界定与相互关系、早期中国与希腊的横向对比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彼此都受到了启迪。

../../3-17年4月国际会议【查看网页是否还缺新闻】/照片/IMG_4870.JPG

金鹏程教授